第(2/3)页 所以农业依旧在东非殖民地产业结构中稳如泰山。 1868年11月26日为止,东非殖民地共开辟耕地约2040万亩,人均种植面积12.75亩左右(不包括奴隶和近期新到东非的移民)。 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不大,共计110万亩,新开发主要是肯尼亚东部和大湖(维多利亚湖)区附近,预计产量可以达到2.2亿斤。 小麦种植面积约660万亩,即44万公顷左右,几乎翻了四倍多,预计产量10亿多斤,也就是一百万吨左右。 今年,玉米种植有了飞跃式突破,作为牲口和奴隶的主要口粮,种植面积达到了500多万亩,即三十多万公顷。 除此外,高粱和小米种植区域也达到了200多万亩。 其中高粱就是非洲的原生物种之一,非常适合种植,主要作为玉米的补充。 玉米,小米和高粱,相对水稻和小麦来说容易打理,尤其是高粱,在东非就是依靠广种薄收的方式,往地里一撒就差不多了。 以上是东非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中水稻,小麦和小米是东非人的主要口粮,而玉米和高粱主要用作土著和牲口,除了这些作物外,剩下的土地就是种植经济作物的了。 剑麻依旧是东非第一大经济作物,第二是大豆,第三是咖啡,除此之外还有成规模的花生,芝麻,橡胶,丁香,棉花,茶叶等作物。 剑麻的地位正在被大豆赶超,因为大豆作为固氮植物,是用于轮种的作物,会和小麦等混种。 咖啡虽然种植面积不小,收获还遥遥无期。 有意思的是许多经济作物主要集中分布在大湖区域,就比如橡胶,目前就分布在大湖沿岸和大湖流域的河流附近。 坦桑尼亚作为热带地区适合橡胶种植,但前提是保证水源供应,而东非实际并不缺水,只不过相较于热带雨林地区水量少。 前世非洲是仅次于东南亚的橡胶产地,而坦桑尼亚橡胶种植规模在非洲前十。 但是因为坦桑尼亚政府对橡胶种植的不重视,种植技术更新缓慢,当地人也不热衷于打理这种负责的作物,导致东非橡胶生产成本远高于东南亚等地区,甚至需要从东南亚进口,而坦桑尼亚其实是完全可以达到橡胶种植自给自足的。(来源于东非通用轮胎的在1978到1991年数据报告,该公司在坦桑尼亚当地有直属的橡胶园) 所以制约东非农业的主要因素还是降水在时空上的不均匀分布,就像东非小麦种植区,水源主要用来保证小麦等粮食作物优先,而在更缺水的北方,小米和高粱等种植广泛。 许多经济作物生长期间要大量水源,而大湖区和东部沿海平原就是东非降水最充足的地方。 尤其是大湖区新占领土地,米通巴山脉,其西侧就是刚果盆地,降水更加充沛。 当然,一些经济作物并不需要太多水源,而适合旱地种植,比如棉花,芝麻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