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第(1/3)页
对于最后一段话,灵堂里的大多数人,都已经能够视之淡然了。就算后辈她满嘴反封建又怎么样。他们还能打得到她似得!
她好好的说,他们就好好的听罢了!听一听,也不会有什么错。
唯独第一次听到这些内容的解缙,骇白了脸,一副头晕目眩、摇摇欲坠的样子。
傅友德娴熟地解缙倒了一杯茶。"缓缓。下次就习惯了。"刚刚将茶入口的解缙,一口呛住,惊天动地咳嗽起来。
【最后稍微聊一下总和摊丁入亩一起出现的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
因为营销号泛滥,很多人都以为明朝人只要科举考了秀才当了官,名下的土地好像全都不必交税似的。似乎朱元璋这种傻逼规定是导致了明清两代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
额,这说法是不太对的。】
过去的老朱,会为这些跟他八竿子打不着边,却扣给他的锅而震怒。现在,老朱却只是抬手擦了擦眼角:"这后辈,能处,她真的替咱辟了好多谣!"
【明也好,清也好,都没有对士绅阶级免过“赋税”,只免除过“役”。
官绅一体纳粮这个概括就不够精确,士绅集团向夹宗抱怨的原话是“收钱粮应分别儒户,焉何与百姓一例完粮,一例当差?",
知网你拿这个概述都搜不到论文的,感觉好像是二月河老师的《雍正王朝》电视剧把这个名词推广开的?不太确定啊。】
听了这么久的“夹宗”,他们终于听到了那夹宗的大名。"原来他叫雍正!"
"还有人给他拍一部电视剧,呵。"这一声笑,出自朱棣。朱棣在想,自己是否有那《永乐王朝》?
朱元璋则在想,《洪武王朝》,听上去有点土啊,有那《洪武大帝》的片子吗?如果连那夹宗都有的话,咱没有没有的理啊!
咱可是前十上位圈呐!
【洪武朝时期,官员的优待仅限于免除“在职京官” “户内”的“杂泛差役”,若是官员死亡,家属可以免役三年。
他们依然要交粮草(土地税)和“正役”。里甲制下的正式劳役他们还是要服的,一般可以花钱代役。
功臣之家“户内”,缴纳粮草+夫役(运送粮草的差
役),其他的粮长、里长、水马驿夫免除。也是免了一部分,没完全免干净。
这个规定的漏洞在于,它表述时用的“户”,户内人数不限。很多人就想加入这个大家庭。】
朱元璋听到这里,淡然道: “改!”
朱棣亦是点点头: “错误答案已经被圈出来,自是要想办法订正的。”
【不过呢,并不是只有官员、勋臣有优待。符合条件的百姓也有被免除杂役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军户可免额度为3顷(150亩)地的杂役,超出部分一体当差。
还有什么,老朱照顾凤阳、临淮这种龙兴之地,下令两地百姓统统可以不用服杂役。】
“等等。”老朱忍不住道, "这也要改吗?不用了吧?太没有人情味了啊!"
朱棣犹豫了下,也点点头: “我们也还搞不了一条鞭,也不能事事都改。军户还是很不容易的。边地的军户更是困难,现在,我们首要要做的,还是多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利益。"
朱棢叹了口气:“是啊,南北都裂开了。”
【到了正统12年,朝廷堵上了户内人数不定的漏洞,但也扩大了官员优待范围,外地的官员也可以享受一定额度的免役了。比如四品以上的,优免16人杂役,5品、6品12人……如此等等。
后来呢,优免额度越来越高。嘉靖年间,规定教官、监生、举人、生员,各免粮二石、人丁2丁。
——营销号常说的什么考上了秀才不用交粮,实际上是当了生员,在向朝廷交2石粮时,不用同时缴纳相应的杂役钱,超过2石粮额度了,继续服役。
万历时由于一条鞭的影响,就把嘉靖24年一品可免粮30石、免丁30人,折算成一品免粮1000亩,免丁30人。】
老朱冷笑一声: "拿嘉靖朝的剑,来斩我老朱的头?"大家: "……"
可使不得这么说啊,陛下。您嘴巴越来越大了!郁新点头: “倒是优待了一些读书人。”看他的模样,显然认可了这一点。
而将军们则撇撇嘴。
切。
【怎么说呢,徭役是不断加重的,逃掉这部分税占的便宜也随之不断的变多。洪武时期,应该理
解为针对在京官员高昂的生活成本,政府给予的补贴。越到后期,官僚阶级为自己攫取的利益就越多。】
朱元璋冷笑连连: “我不把这些砍了,你们上下其手,贪赃枉法,同时还要骂一句‘历朝历代未有如此苛责官员的皇帝;我把这些砍了,你们无非也就这么骂一句!既然如此,我不如——"“咳咳咳。”朱棣连声咳嗽,打断他爹的话。"爹,砍掉可以,但砍掉的同时,要提高工资啊。"他爹骂道: "龟儿,我会不知道吗?!"
【明朝后期官绅阶层的失控和胆大妄为,可以参见山西巡抚吕坤的《摘陈边计民艰疏》(万历19年以后)
就他在雁门关附近的亲眼所见,依附官绅的宗族、亲戚甚至奴仆都不服徭役。 “毫厘重差不坐”, “一切重役、常于免外不编”。
——这是法外狂徒,根本不尊重国家的规定。
有些人花15两捐一个吏员的位置,就可以免除所有的差役,每年可以省下百金。所以只要家里有超过15两的人,都去捐钱当吏了。——这是买官卖官,冗官冗员。
所以说啊,问题的关键不止于国家的法律规定,执行层面更加重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