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 唐烎观察日志2-《贞观三百年》
第(1/3)页
“我看到除了棉纺、麻纺,好像还有别的纺织材料加工?”
“葛麻都有,毕竟要保证穿衣也难,现在冬夏两季的鞋子,主要就是靠芦苇、竹子、藤条来减少棉麻的消耗。”
“嗯,不错。难怪总觉得街上行人的鞋子都奇奇怪怪的。”
唐烎没见过芦鞋,也是第一次知道芦苇还有这种作用。
实际上“劳人党”组织了一场“纺织品研发大会战”,也就是那个时侯,很多失业或者失势的原轻工业从业人员,如管理层、研发层人员,进入到了湖南、江西。
古老的葛藤也被进一步加工,当引燃物的芦苇也在大量沼泽地被人为种植。
同时山地畜牧业也是这时候开发的,每个山村都有一定的绵羊数量,不求多,但求广。。
因为一个地方太集中的话,本地村落是很难供养起太多的绵羊。
一个五十户家庭的乡村,“劳人党”给的封顶指标就是五十只羊,实际上普遍就是十只八只左右。
少是少了些,凑一个乡也是有两三百只,第一年可能不够用,第二年就勉勉强强有了库存。
等到第三年,饲料钱也能攒一些出来,因为同期的大豆、黑豆库存有了。
所以毛纺工业的背后,一定有畜牧业、饲料业、种植业的支撑,没有这些,毛纺工业是不会凭空冒出来的。
最重要的一点,“劳人党”基本上失去了从外部进口原材料的能力,唯一吊着的贸易通道,还是“武广线”,基本不存在海量的羊毛进入湖南、江西。
本地区的农村,是唯一可以依靠的蓄水池。
农民几乎承担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压力,来为“劳人党”的大多数事业撑起一片天。
唐烎在城郊随便走了走,便能察觉到其中的微妙变化,在他看来,巴陵县的农民应该是不满的,至少也不会快乐。
然而并非如此,城郊的小农,恰恰反而很有干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