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 分析-《寻宝从英伦开始》


    第(3/3)页

    但是最后造出来才发现这些火炮明显超重,机动的难度并不比那些100mm以上的火炮简单到哪去,但是威力却大大不足。

    嗯。所以历史上除了英国的25磅炮和苏联d44,85mm加农炮以外大部分都只是小批量生产而已,大批量生产的这两款火炮也大部分被当做反坦克火炮,而不是野战炮使用。

    所以晋造88mm火炮很明显就是那个特殊时期的一个产物,也体现了那个设计团体对浓厚的欧洲背景。

    除此之外,另一个能体现这些火炮背景的是这些火炮在资料上号称能用六匹马挽曳,但以当时华夏马匹水平根本做不到,因此设计的时候就是按照欧洲重挽马设计的。

    这自然会给火炮的使用带去一些问题,毕竟马匹一旦超过六匹就不可能通过叠加马匹数量来增加牵引力了。

    好在设计师也注意到了这些事情,所以这些火炮很多都能够拆开后运输,为宝贵的火力带去足够的机动性。

    必须要说设计师的设计很成功,相比较下当时秃子的军队这方面整体就几乎没有考虑,所以哪怕在平原地带也丢弃了几乎所有的shf—18重型榴弹炮。

    但作为对比组败的更狼狈的晋绥军却在沟壑纵横的晋省保住了他们的150mm榴弹炮和105mm重山炮。

    和地形平坦基础完善的西欧相比,旧华夏的基础建设无限趋近于零,尤其是在地形崎岖的晋省,对于炮兵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把火炮运到发射阵地上而不是战斗本身。

    即便是马政很早就实现近现代化,汽车工业初具规模。同时还针对华夏情况进行专业设计的日本鬼子也不得不经常需要代马输卒,也就是用人来代替牲口,让日军或者伪军人力搬运。

    而当时的晋绥军无论是马政还是车辆都堪称一塌糊涂,加上当时华夏石油产量很低,整个华北地区都不可能有足够的燃料供给,这种情况下仅有的动力就是人力。

    资料看到这里后梁恩轻叹了一声,从这也能看出当年华夏的不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