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种情况,换了谁,都不免生出怨气。 然而时间长了,父亲承恩伯又总是提点他,最初那点怨气到如今已经所剩无几。 父亲放心,儿子知道厉害。没有爵位,朱家一样可以富贵几代人。 朱家有这个底气。 当年的京城首富,即便被顾玖打得元气大伤,好歹烂船还有三斤钉。 这些年,朱家收缩生意,细心经营他们的传统优势项目,紧跟四海商行的步调,多多少少也恢复了一点点元气。 至少不用为钱发愁。 承恩伯朱辞很欣慰,你能想明白,老夫就放心了。老夫这身体,也不知道还能支撑几年。趁着老夫现在还干的动,多替你们谋划几条后路。老夫瞧着,还是得紧跟诏夫人。 朱大老爷蹙眉,父亲果真看好大皇子殿下?陛下未立储君,所有皇子都有机会。 承恩伯朱辞捋着胡须,郑重道:正因为陛下没有立下储君,大皇子殿下的机会反而大一些。因为他是嫡长子,未立储君的情况下,他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者。这一点,任何朝臣都不能反驳。 朱大老爷蹙眉,即便如此,我们朱家也没必要非要跟在诏夫人身后,我们朱家一门心思做自己的生意不行吗? 承恩伯朱辞眼一瞪,不满道:目光短浅。一门心思做自己的生意,能做多少年?时代不同啦,想要让朱家世代富贵,就必须紧跟风向。什么是风向?如今的诏夫人就是风向。你看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好像没有个主业,老夫仔细研究了一番,其实她一直都有主业,一直都有核心。 朱大老爷心头好奇,嘴上还不承认,不就是修路,修房子。 承恩伯朱辞冷哼一声,短视!修路修房子只是手段,真正的主业是控制一地一城的经济民生。就说新民县,有多热闹,你是亲眼看见的。新民县为什么会有今天?可以说全靠四海商行。 诏夫人的各种手段,唯一的目的就是让新民县立起来,吸引人气。以前老夫只顾着一门心思赚钱,从未想过,要控制一城一地的经济民生。可惜啊,醒悟得太迟,朱家已经错失良机。若是当年朱家有四海的格局和实力,有何至于落到今日地步。 承恩伯朱辞看透了顾玖的布局。 那就是令朝廷投鼠忌器。 朝廷同她合作,又忌惮她,却不敢动她。 固然有她的身份是皇子妻的原因。 承恩伯朱辞却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朝廷投鼠忌器,不敢冒险。 户部能做到收支平衡,商税大幅上涨,不用增加百姓赋税徭役就能解决朝廷开支,这一切都和新民县,和四海商行脱不了关系。 动顾玖,就等于动四海商行。 没人有信心,接管四海商行之后,能够让新民县继续保持现在的活力和人气。 也没人敢保证,在自己的管理下商税会稳步增加。 过去的经验,朝廷没钱了,就拿老百姓开刀,加税! 现在的经验是,没钱了,就找找哪里还有财源,多收点商税上来。 只是在商税一块,朝廷经验浅薄。没人敢打包票说,自己一定能行。 就拿京城举例,年年都有新的项目,也就有新的税源。 这些项目,不是四海主导,也是受到了四海的影响。 四海就像是一个宝藏,总有惊喜。 朱大老爷还不能理解父亲承恩伯的说法,皱起眉头,深思其中的关联。 承恩伯朱辞则说道:不懂不要紧,你只要记住紧跟在诏夫人后面。这回四海同时开工修建两条水泥路,却没有对外集资,一切费用,皆有四海独立承担。老夫猜测,四海压力颇大。 朱大老爷却说道:父亲误会了,四海虽然没有集资,却从少府钱庄贷款数百万两。等于是拿着陛下的钱,还卖了陛下一个好。 承恩伯朱辞摇摇头,话不能这么说。能从少府钱庄贷款几百万两,一年下来光是利息都要几十万两。这可不是卖好,而是照顾少府钱庄的生意。老夫打算同诏夫人见面,投资这两条水泥路。 诏夫人没有对外集资,恐怕也不会接受我们朱家的银钱。父亲怕是白费功夫。 承恩伯朱辞却说道:总要试一试。没试过,怎么就知道不行。若是能投资这两条水泥路,朱家未来几十年的富贵可期。 第(3/3)页